阿里巴巴虚商牌照拟收回?回应:这是造谣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日前,有媒体称从事移动转售业务的虚拟运营商阿里通信拟收回牌照,虽然在标题上下了功夫,但是正文中却只字未见,反而大谈行业“怪相”,留下了让人浮想联翩的“未完待续”四个字,一副“抛砖引玉”、“引蛇出洞”的手法,让人不明觉厉,摸不着头脑。 对此,笔者也联系到了阿里通信相关负责人,对方直接表示业务非常正常,对于这种说法直言“这不是造谣嘛”! 虚拟运营商到底是高开低走还是稳步向前? 第一批试点虚拟运营商是在2013年底正式拿到试点牌照的,当时一方面发展民营经济,另一方面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在通信行业落地,虚拟运营商应势、应时而生。这类企业有个显著的特点:使用统一号段,前两年只有170号段;试点企业有42家,来自各行各业。于是,当时也有媒体戏称:虚拟运营商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原因就在此,因为42家企业中极少有来自本通信行业的,几乎清一色的“外来军”。 既然是新业务,又是试点运营,前期的确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互联互通、实名制、时延过长等。这类问题的存在导致所有虚拟运营商在开展业务的时候,需要谨小慎微,摸着石头过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早期的时候三家运营商给其合作的虚拟运营商在短信信通对接上,正是由于时延过长,有的甚至超过2小时,导致几家不懂传统通信业务的虚拟运营商,前期试点短信业务时,遭到一些恶意用户群发短信,一个号码不到一小时竟发出去上万条短信,但是由于时延过高的缘故,虚拟运营商在2个小时后才收到账单,于是受到了很大损失。 并且,这不是个案,许多试点的虚拟运营商或因为时延过长,或因为互联互通等问题,前期在顶住各方压力的同时还是损失了很多。其实归根结底,不是因为移动转售业务本身存在问题,而是一项新业务在前期试点中各种系统对接繁琐、冗长、复杂,需要多方群策群力,并不是依靠几张行政令或者几百投诉就能瞬间解决的,这个需要各方合力,需要时间来解决问题。当然,这也正是试点的意义和价值。 2018年五一前夕,工信部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正式下发了首批15家正式商用牌照。可以说,正式商用对于虚拟运营商而言具有里程牌式的意义。它不仅意味着前期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还标志着国内移动转售业务进入全新纪元,虚拟运营商2.0时代开启。即便如此,也会有人说部分虚拟运营商还是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对于整个产业而言,确实具备了迎接商用,全面转正的基础条件。大局如此,不能因为个别细枝末节而影响整体行业向前。 回过头来再看,虚拟运营商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五年半之久,试点期占了四年半,到底是不是一小部分人口中的“高开低走”呢?为了搞清楚“高开低走”,笔者还特意百度一番,百度百科给出的官方解释是:“高开低走是股市专业术语,是指股价指数在前一交易日收市点位以上开市,随着交易的进行,股价指数不断下跌,整个交易日都呈现下跌趋势。”反正一个字:跌。 那么,虚拟运营商真的如此不争气,一直走下坡路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先来看当前移动转售总用户数,截至2019年6月底,国内移动转售用户数已经突破9000万,直逼1亿大关。当然,这要感谢相关各方不断努力,为产业提供了充盈的码号资源,由于此事说来话长,在此不过多赘述。所以,用户数的道理很简单,用户新增仍在扶摇直上,至少在全国普及上,虚拟运营商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如此的用户数,意味着全国每15个人中就有一人在使用虚拟运营商提供的服务。 再来看移动转售产业近几年来的营运收入,其实说到总收入,一定程度上是跟其用户数有所关联的。毕竟,至少在语音、流量、短消息等传统通信业务上,收入是跟用户数直接挂钩的。从试点期虚拟运营商不过百万用户数,再到首次突破千万户,再到具体一家企业突破千万户,虚拟运营商的收入也是节节攀升。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转售行业整体平均毛利率达到34.5%,较2017年提升10.8个百分点。已实现累计盈利的转售企业平均毛利率为36%,比2017年增长5.1个百分点。用户规模排名前20的转售企业平均毛利率为33.7%,比2017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一句话:大部分的虚拟运营商都是欣欣向荣,稳步增长。 如果非要给虚拟运营商加一个“高开低走”的帽子,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根源在舆论、在社会关注上。遥想2013年刚刚开展移动转售业务,业界一片期待之声,各种言论喧嚣尘上,多家企业将目标锁定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之上,本就是试点试错之期,却无缘无故被戴上了诸多不该有的帽子,承受了众多不该有的压力,在外界看来的确多少有点“高开低走”。然而,经过近6年多的发展,虚拟运营商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他们务实、开放,卸下包袱,不断进取,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更是解决了全国数万人的就业,衍生出了更多创新业务,进一步繁荣了我国的通信市场。 问题来了,究竟虚拟运营商有哪些创新业务呢?5G时代虚拟运营商是即将消失,还是全面绽放呢? 5G时代到来:为虚拟运营商量身定制的重大机遇 前面说了,虚拟运营商来自传统通信行业的很少,多数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专业人士自然很清楚这些企业背景,普通消费者可能会被一些舆论引导至不甚了解其背后企业。在此,简单列举一些名气较大的企业,例如小米、阿里、京东、迪信通、苏宁、国美、中兴、用友、海尔、海信、富士康、优酷、海航、联想、中国平安、民生银行等。这些名单我相信即便是普通消费者,基本上都会知道。既然这么多名企、大企都在开展虚拟运营商业务,又有15个人中就有1名消费者在使用,我们还担心这是虚假业务? 当然了,可能让消费者不放心的还是以上大企多数都是民营企业,根本没有“国家队”在列。但是2018年国家已经正式放开国营企业、外资企业申请,只要符合条件、具备资质的都可以成为虚拟运营商开展业务。于是,我们前段时间看到,华数集团已经明确表态要申请牌照,这也是首个以国企身份申请移动业务的企业,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此项业务的先进性。并且,华数通篇内容直指5G,力争借助移动转售牌照串联起5G业务。 (编辑:文章分享网_茂名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