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文章分享网_茂名站长网 (https://www.0668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AI赋能各行业智能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23 20:04:00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根据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Www.0378Zz.Com报道 2020年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为抗疫英雄颁授勋章奖章,以嘉奖大家在此次来势汹汹的疫情抗战中做出的重大贡献!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9月14日,中国新冠疫情本土
 
根据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Www.0378Zz.Com报道
2020年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为抗疫英雄颁授勋章奖章,以嘉奖大家在此次来势汹汹的疫情抗战中做出的重大贡献!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9月14日,中国新冠疫情本土新增案例为0,新增境外输入案例累计136,尚在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78例,中国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已经进入防控常态化阶段。国内疫情得到控制,除了各界人士的努力和贡献,众多人工智能企业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主动扛起抗疫大旗,为本地抗疫胜利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疫情关上一扇门,科技打开一扇窗”,人工智能作为可以与蒸汽机、电动机、计算机和互联网相提并论的通用技术,正在一步一步将人类社会带入到智能经济时代,尤其是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人工智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让科技战“疫”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人工智能被称为继“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网联化”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时代的核心推动技术,是一项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依赖“数据”支持,模拟人类大脑思考、决策和行动的前沿科技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
 
人工智能涉及多学科复杂交叉,真正的“智能”,除了自身核心技术的突破,还需要产业生态技术体系建立及协同发展的支持才能实现。从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到今天,经过60多年发展,伴随着深度学习技术横空出世、芯片技术突破性发展,互联网、物联网、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生态体系日趋成熟,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实现“理论智能”向“现实智能”跨越。
 
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智能化发展
 
疫情当下,人工智能如何科技抗疫
 
在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事件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渗透及价值重点体现在“医疗”、“防控”、“非接触”三方面。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医疗、出行、零售、配送、教育和办公等场景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全国复工复产,避免经济瘫痪贡献了巨大的“科技”经济价值。
 
01
 
“医疗”
 
疫情爆发,医疗资源严重供给不足,AI技术在疫情疾病筛查、咨询和诊断等方面都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帮助,发挥了AI大规模、高效率、高准确率的技术优势。多项实际应用如下:
 
①利用AI远程问诊有效降低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感染的风险,AI医疗机器人减少医患感染风险;
 
②利用AI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可提升近百倍的诊断效率,缓解医护人员紧缺问题;
 
③通过AI有效减少病毒检测中的重复性工作,通过有效筛选化合物、生物标志物、预测药物理化性质等促进药物研发;
 
④利用AI技术可以在高密度人流中快速、准确识别体温异常者。
 
典型应用如AI红外热成像测温,将红外热成像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结合在一起,技术逻辑是通过机器学习进行人脸识别和追踪,再结合红外测温仪计算出人的温度。红外热成像技术可远距离、广覆盖、非接触测温,计算机视觉可快速定位环境中人员的额头部位,实现同时对多人额头温度进行快速筛选及预警。
 
与传统体温计、额温枪等测温方式相比,AI红外热成像测温最大的优势在于直观、高效、非接触和24小时工作,既降低了工作人员被传染的风险,又大大提升了巡查和筛选效率。AI红外热成像测温有效的解决了人工检测效率低、聚集带来交叉感染风险、需大规模人力投入等难题,尤其是在机场、地铁、医院、高铁站等人流密集高的地方。
 
此外,疫情期间,市场上还出现了多款基于人工智技术的测温产品,如人脸识别测温门禁、测温手机、测温无人机、5G智能头盔、指纹识别智能测温门禁、测温安检门等。
 
02
 
“防控”
 
防控是当前疫情最重要手段,但如何开展大规模的排查工作、如何快速筛选潜在的传染源、如何实现安全复工复产等问题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排查和管理方式,不管是逐一上门寻访还是挨个打电话询问,都存在低效、耗时长、数据分析难度大、错漏多等问题。此时,AI技术被快速导入应用,在居民健康排查、人口迁徙数据监控、疫情发展预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多个使用场景如下:
 
①利用智能外呼机器人,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等提供人工智能呼叫排查、追踪服务,快速摸清辖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和流动情况;
 
②监测实时人口迁徙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为不同地区的疫情管理提供数据参考;
 
③利用人工智能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旅客的行程信息来分析疾病可能的传播路径,为政府防控措施决策提供参考;
 
④以“健康码”、“绿码”作为个人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为各地人员通行、跨区互认、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决策参考;
 
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疫情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可以提升政府疫情防控效能。
 
典型应用如“健康码/绿码”,是以个人健康数据为基础,由个人申报、后台比对,生成个人专属二维码。该二维码作为居民或返工返岗人员在本地出入通行、上下班通行、跨区互认的电子凭证,通过亮码实现精准管控、快速核验。
 
健康码是一款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将人有效的信息输送给机器,使机器对大量的、人工根本无法处理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得出有效结果,估算出使用者的疫情风险。
 
以个人自行申报健康信息为基础,结合手机定位、消费记录、乘车记录等数据对使用者过去14天的行踪和行为进行综合判断。其逻辑是通过定位数据提取所处城市是否为高风险区;通过消费记录提取是否购买退烧、消炎药物信息;通过乘车记录提取是否在旅程中接触感染人群或潜在风险人员信息;通过个人身份信息提取所处环境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信息,结合以上数据综合判断个人通行风险。在疫情期间,健康码便捷、高效、精准的协助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
 
03
 
“非接触”
 
为了防范疫情传播,减少人与人接触的需求而产生的对非接触式服务的需求显著催化了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如非接触式无人消毒、智能监控、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智能教育等:
 
①无人机器人在防控疫情期间的消毒、测温、巡逻中都表现出色;
 
②大规模的智能监控明显降低了居家隔离等措施的落实难度;
 
③疫情期间网购订单激增,而人工配送可能带来交叉感染风险,武汉等地启用了智能配送车和配送机器人,机器人可自行判断路线、乘坐电梯以及提醒取货,实现“无接触式配送”;
 
④疫情隔离期间,“送餐”机器人,给宾馆各个客房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服务;
 
⑤疫情高峰期全国延迟开学,AI远程智能教育助力学校复工复教,实现学生停课不停学;
 
⑥各类智能远程办公产品助力政府政务服务顺畅开通,全国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无人机、语音外呼、智能教育、智能办公等应用在生产生活领域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无限可期
 
在这场疫情当中,人工智能技术不再是锦上添花的玩物,而是有着重大贡献雪中送炭的应用。疫情的爆发和防疫的长期化虽然令许多行业遭受重创,却成为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最新催化剂和加速器。
 
大量活动的互联网化也在为训练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奠定数据基础,而出于应对需求和刺激经济等多方面的考虑,企业与政府也在智能经济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包括扩充服务器、加速5G网络、物联网建设和相关规则的制订等。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正在加速落地,经历疫情催化的智能化时代可能已经悄然到来……

(编辑:文章分享网_茂名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